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政府信息 > 工作报告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01月05日来源:1
[字体: ] 打印

——2017年12月5日在沈阳市于洪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区长王庆海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保稳定,较好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赋予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积极做实经济指标。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6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0元,各项指标均平稳运行。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在数据上大幅下滑,未完成五年目标任务。这既是地区经济持续下行、财税收入和产业结构失衡、“营改增”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积极落实上级要求、主动做实数据的结果。

现代服务业拉开转型格局。现代物流产业“龙头拉动、集聚发展”,沈阳铁路综合货场投入运行,专业物流园区增至25家,规上物流企业增至568家,年运量5000万吨,国际物流港获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成为东北重要物流节点。电商产业快速集聚,沈阳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汇聚电商企业86家,拉开线上线下互融互促发展格局。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黄海路等六个商圈形成规模,新增网点116万平方米,批零、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企业增至27430户,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增至17家,8个大型“双生”市场持续壮大。

工业转型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以园区为载体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基本确立,装备制造、新兴产业两大功能区长足发展,5个新引进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41.6万平方米,工业承载力得到增强。启动智能产业千亿集群建设,智能软硬件、智能装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应用等主导产业方向更加明晰。推进工业智能升级,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7%,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累计7600余万元,是2013年的9.8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现代农业呈现转型发展态势。都市现代农业“一核、两带、四基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营模式加速转型,专业合作社达到491家,注册资金9.1亿元,带动农民4.2万户,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战略顺利实施,注册农产品品牌商标42个,认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万亩,“喜利妈妈”、“味丹”等成为全市知名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全国蛹虫草高峰论坛”,于洪蛹虫草行业领军地位更加巩固。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累计接待400多万人次,营业额超过3亿元,边台村获批“沈阳市十大休闲农业特色村”。互联网+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年线上交易量600吨,逐步成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生态环境不断提升。落实绿化提升三年计划,新增蒲河、小浑河、丁香水巷等水系生态景观128.6万平方米,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75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75%。推进污染治理,完成细河、造化排支排干治污控源,7座污水处理厂、5个生态湿地和47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形成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体系,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实施“蓝天行动”,除尘脱硫改造大型锅炉56台,拆除小锅炉501台,供暖联网486万平方米,淘汰黄标车3849台,秸秆焚烧、工地扬尘、露天烧烤等污染源得到控制。较好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服务发展、突破瓶颈、联通内外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新建、扩建、整修城乡道路278条、518公里。争取燃气、供电、水务、移动等单位战略合作投资10亿元,新建变电站5座、水厂4座、燃气源站3个及配套管网210公里,建成区基础设施完善率达到85%。通过开展购房节、房交会等活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成交商品房15.5万套、1466万平方米,成交额966亿元,始终在全市领跑。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城市治理提升为重点,实行行政执法属地化改革,实现分散管理、集中调动、快速反应,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机制,对“十乱”等顽疾进行高标准、常态化整治,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大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累计完成征收整理2149万平方米,依法拆除违章建筑67万平方米,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三年累计投入2亿元,创建达标村52个,其中示范村7个、宜居样板村2个。以改善百姓居住环境为核心,改造老旧小区97个、农村危房105户,实施“暖房工程”160万平方米。

(三)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取得新成绩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累计投入1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10所、幼儿园21所,教育教学设施明显改善。实施名师名校战略,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引进名校4所,培养名优教师285名,获评“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以完善体系、提升服务为宗旨,新改扩建区医院、疾控中心,引进盛京雍森医院,与医大一院组建医联体,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街村卫生服务实现一体化,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卫生应急示范区”称号。文体旅游蓬勃发展,新建北部文化艺术中心,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流动舞台全覆盖,建成71个社区电子阅览室,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成功承办“十二运”女排、男篮等重要赛事,包揽市十四运郊区县总分、金牌数、奖牌总数三项第一名;丁香湖公园等4个景区获评3A级,荣获“辽宁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

社会保障得到巩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优创空间、创客基地注册企业138家,累计新增实名制就业5.87万人,培训城乡劳动力、被征地农民1.6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64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11万元,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8.74亿元,工伤、医疗、失业保险参保150万人次,18980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保障。新农合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合商业大病保险,大病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对60岁以上参合特困患者实行免费住院,农民就医负担显著缓解。新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个,新增养老机构14家,养老床位达4350张,获“辽宁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城乡低保逐年提标,发放保障金9000余万元,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救助、福利、优抚、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回迁房竣工145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8866户,为2714户家庭发放保障性住房补贴4430万元,为352户家庭分配了实物公租房。

社会治理得到加强。推进和谐社区幸福港建设和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社区设施建设、政务服务、居民自治、社会化服务全面提升,建成10个五星级和谐社区,获评辽宁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和“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圆满完成第九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一、十二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严厉打击刑事和侵财犯罪,积极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和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交通、建筑、消防、食药品安全和应急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行政体制改革得到推进。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对业务趋同、职责交叉的部门进行整合重组,规范机构设置,明确职能边界,行政效率得到提高。全面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梳理再造审批流程,推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实现流程简、时限短、服务优,促进和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创新国资运营模式,入股盛京银行、永安村镇银行,低成本发行10亿元国企债券,辽宁弘侨、新北方2家公司成功上市,取得历史性突破。“多规合一”试点顺利推进,项目综合管理、业务协同、联合审批三大平台互联互通。在省内率先建立土地流转区、街、村三级体系,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6049万元,为国家推行“三权分置”提供了实践经验。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4件、政协委员提案585件。严格落实简政放权,承接下放权限305项,公布35个部门权责清单1590项。“六五”普法扎实推进,获评全国先进区,开隆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偿还工程款、征收款6.2亿元。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征收拆迁、惠农政策等重点领域审计监察,完成公车改革、办公用房清理,严格执行预算公开和公务卡制度,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案件,廉洁自律氛围愈加浓厚。

计生、统计、档案、人防、兵役、双拥、民族宗教、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发展压力持续增加、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群众期盼日益热切的五年。回顾这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主动、全面服从区委决策,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发展成果的持续积累,发展势能的叠加储备。必须依靠人大政协,主动接受监督,虚心采纳意见,才能真正做到依法依规行政、科学民主决策,发展思路充分凝聚共识,发展成果体现民心所向。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因经济下行压力忽视民生保障,才能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做大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当好幸福靠山。必须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激发正能量、提高主动性、增强执行力,才能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牢记使命、破冰前行。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人大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历任班子殚精竭虑、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拼搏奉献、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为于洪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效果与区域间竞争要求相比有差距。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少、带动能力不够,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弱、提升能力不足;财政增支减收因素增多,债务负担依然沉重,保障能力亟待增强。二是城乡建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有差距。基础设施、市容秩序和环境保护欠账较多,发展承载能力亟待提升。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相比有差距。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服务保障水平还不够高;征拆补偿资金尚未完全到位,回迁安置仍有较大缺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尚有不足。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水平与廉洁务实高效标准相比有差距。少数干部平时“慵、懒、散”,遇事“躲、推、拖”,“四风”和“十种表现”仍有反弹;特别是极少数干部徇私枉法掉了队,教训深刻,令人痛心。

对此,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责任导向,尽最大努力补齐短板、完善不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当前,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中央振兴东北、沈阳实施振兴发展战略为于洪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任务已经明确,一批重点项目将相继落地投产,发展底蕴更加坚实。我们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积累了攻坚克难的经验,锻炼出一支敢创新、尽职守、勇担当的干部队伍,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行政体制、工作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这些都是我们充满信心踏上新征程的优势所在。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以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建设美丽和谐新城区为目标,以“十三五”规划和永安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抓手,全力加快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7%,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将沈阳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国际名城、品质之都”做出于洪新贡献。

三、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两新”于洪建设主线和上述发展目标,2018年重点开展四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做实做强做优永安经济开发区,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项目建设。开展精准招商,完善和丰富两大主导产业链条,重点引进智能装备、高端物流、楼宇经济、企业总部、产业平台等补短板项目,力争新引进50亿元、1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各1个。推进项目开工,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全程跟踪、动态管理,落实包保服务和问题销号,确保6个集中签约项目和4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全年开复工项目不低于100个,施工面积不少于600万平方米。强化配套保障和公共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全力推进产业园区、综合市场项目二次招商,加速推进深国际、润恒、五洲等竣工项目投产达效。

全力推进永安经济开发区建设。做实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职能划分,探索创新“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突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建设管理等核心职能。做优复制“产城互动”模式,以机床城为重点,启动智能产业千亿产业集群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盘活、壮大家具园、五金园等存量资源,扩充产业规模。以沈阳铁路综合货场为重点,推进内陆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引进运营“两平台三中心”,做优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催生完善产业链条。

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广提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订单农业、农超对接、互联网+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00万元,满足农民融资需求。落实推广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提高农民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农业水平,推进10个休闲农业项目改造升级,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扶持蛹虫草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推广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国家农村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政策,激发农村活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落实耕地保护属地责任和追责制度,严厉打击侵占耕地行为。

科学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上级政策,积极创新区域性特色政策,加大服务力度,推广医疗地产、养老地产、教育地产、产业地产等新模式,突出房地产业对经济平稳转型的保障作用。

(二)坚持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注重突出问题整改,抓实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城乡环境提升

坚决打赢拆违控违攻坚战。“增量为零、存量清零”为目标,以4条出口路、2条整治中的黑臭水体两侧和城乡结合部为突破,依法处置、挂图作战,坚决完成全区拆违任务。着眼长效监管,全面推进网格化城管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建设审批、巡查发现、监督举报和即查即拆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违法建设滋生土壤。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真督实查,严格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违建利益链上各环节腐败行为和“保护伞”,既要“拆得掉”,又要“控得住”。

持续做好环保督察等问题整改。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中央环保督察227个反馈案件和三城联创、抗霾攻坚等1069个问题点位整改成果,长效管理,杜绝反弹。安排1.4亿元,完成造化排支排干、细河等黑臭水体整治和5处污水处理设施、11.3公里污水管线工程,完善城乡污水处理体系,提升城区污水处理率,农村污水生态化处理率达到100%。举一反三,立足实际,全面开展80个建筑工地、9个街路市场、161条背街小巷、27.5万亩秸秆禁烧、32台锅炉拆小并大等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结合棚户区改造有计划开展好垃圾村、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改变脏乱差现状。同时,按照“疏堵结合”理念,强化静态交通管理,盘活闲置停车资源,推进立体停车场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

扎实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安排3亿元,实施49条城乡主干道路、项目配套路和断头路打通工程,维修、改造60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改造6个雨水泵站,实施旺牛变电站、物流港水厂管网等10项公共设施工程。强化城市管理,实施雨污混接摘除、排水管线清扫和积水点改造,提升强降雨应对能力;安排1700万元,更新65台城管专用车辆,扩大湿扫和机械化扫保覆盖面。改善城乡面貌,安排1.4亿元,实施304国道等4条城市出口路综合整治及丁香东湖、细河、白山路等12项景观提升工程。安排1亿元,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并统筹做好存量土地攻坚、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让城乡居民共享优美环境。

(三)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根本,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全面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短板、上水平”为重点,安排8000万元,启动10所学校教学楼、13所学校食堂、5所学校体育馆和5所幼儿园建设,重点解决好28所学校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食品安全设施缺乏等突出问题。结合教育地产发展,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引进战略,确保省实验于洪校区高中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广医联体模式,完成区医院等9家卫生机构升级改造,整合完善“新农合”、“公共卫生”等信息系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确保北部文化艺术中心交付使用,充分开发蒲河、丁香湖等旅游资源,深度提升于洪旅游品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各类人才素质培养和业务培训,让教师医生更专业、更敬业,让孩子们更健康、更优秀,让百姓生活更多彩、更快乐。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被征地农民为重点,实施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等计划,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扶持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持续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确保劳有所获。强化各类保险扩面,提升现有24家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推广社会化养老、居家养老和医养结合,促进老有所养。落实好低保、救助、福利、慈善、优抚等各项政策,实施精准化扶贫,切实做好政府托底工作,推进困有所帮。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蒲河湾等9个回迁房项目进度,并合理拓宽社会化回迁渠道,回迁安置不低于1000户,实现住有所居。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三年计划”为引领,落实社区协商,推进“多元共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6月底前初步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政府基层管理能力。认真办理好群众诉求,努力化解好信访积案,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于洪、“雪亮”工程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公共安全、食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落实各级、各主体责任,坚决防止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让百姓生活更加和谐安定。

(四)以公众信任满意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诚信、作为、效率、纪律意识,全面树立阳光政府形象

“讲诚信”的政府。深入推进政府失信专项整治,偿还征收欠款1.7亿元,工程欠款2亿元。安排1亿元,逐步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问题,并确保从2018年开始,新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资金一次性到位。在财政能力内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确保符合规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部兑现到位。

“有作为”的政府。落实落实再落实、实干实干再实干,坚决完成好省、市和区委下达的各项任务;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提升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推进城市管理、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改革,做好投融资体制和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春节前化解政府性债务60亿元。

“有效率”的政府。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政策高地、投资洼地,2018年春节前新政务审批中心和“多规合一”平台正式运营。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力争做到审批周期全市最短、“企业最多跑一次”,实现在于洪办事“不出门、不求人”。全面落实“干群直通车”和“项目推进企业帮扶”行动,深入94个联系点、100个重点项目、100个关键企业,“钉钉子,马上办”,扎扎实实为企业和群众解决一批难事实事。

“守纪律”的政府。严格预算管理,厉行节俭、过紧日子,强化财政预算、城建计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执行刚性,严格控制新增支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报告制度,做到决策基于法、施政限于法,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强化作风建设,用制度管人、用程序管事、用约束保护干部,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着力打造“善于挑大梁、勇于当先锋、积极做示范”的干部队伍。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广大机关干部更安心、更尽心、更舒心地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两新”于洪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 营改增: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地方100%留存,增值税地方50%留存。

  2.“双生”市场:指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大型“双生”市场的持续壮大一方面提高了于洪区社消额,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百姓生活。

  3. 一核、两带、四基地:一核指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区域,即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带指蒲河生态型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九龙河规模化高标准粮食作物生产示范带;四基地指都市型浆果、果树生产与加工产业基地,设施果蔬产业与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基地,都市型设施农业产业与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产业基地。

  4. 十乱:指国家卫生城市评价标准中,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扯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10种行为。

  5. 医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解决看病难问题。

  6. 多规合一:指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地区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项目审批更加高效。

  7. 三权分置:三权指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思想,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8. 两大千亿产业集群:指现代商贸物流千亿产业集群和智能产业千亿产业集群。

  9. 五大发展理念: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0. 四个着力:一是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依靠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二是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三是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依靠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增强新动能;四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11. 三个推进: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12. 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属于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进行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等作业集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关监管场所,可完成货物的集中申报、关检集中查验和海关监管仓储功能,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13. 两平台三中心:两平台指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三中心指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中心、海关监管中心及多式联运中心。

  14. 多元共治: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其中,多元主体包含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多元平台包含议事决策、服务执行、评议监督、矛盾调处、信息网络等;多元服务包含社区行政服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等四项服务。

  15.“雪亮”工程:指以区、街、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6.“三重一大”制度: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提出要求之一。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