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于洪区卫生事业“十四五”规划
2023年12月27日来源:1
[字体: ] 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继续深化医改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健康于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辖区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9.08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0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76‰以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群众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10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84家村卫生室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和网上集中采购。启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3家区级医疗机构取消了药品加成。组织实施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政府办医疗机构实行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共筹集新农合资金1.75亿元,连续将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由160元提高到360元,报销封顶线由4万元提高到15万元。报销比例明显提高,由政策范围内平均30%提高至50%。继续实施大病商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患大病人群的报销待遇,同时大病保险不设封顶线,缩小了我区城乡医疗保障差距,缓解了我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从2017年起新农合在省、市及跨省定点医院开展了即时结算业务。2020年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将原有新农合与居民医保进行整合,统称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了从筹资标准到定点医院及报销待遇不再有任何差别。

——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区医院建设,政府投资3000万元,完成门诊及病房楼综合改造及配套工程设计及立项工作,主体工程已基本竣工。对区疾控中心新址及实验室进行达标改造,购入检验设备,总投入350万元。投入7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DR、生化等6种设备,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家卫生院全部达到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的标准。

——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在区妇幼保健所建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免费为区内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筛查,检测率均为100%,有效预防了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辖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08岁,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控制在200/10万左右,传染病发病率由323.60/10万下降到174.09/10万,下降率46.20%。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控能力,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92.04%,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继续保持100%。稳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完成艾滋病咨询检测4272人次,确证阳性46例,加强HIV/AIDS随访管理和抗病毒治疗工作,治疗率和治疗成功率达到90%。继续落实以灭鼠、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流行性出血热综合防治措施,对马三家等5个街道实施出血热疫苗免费接种,有效控制了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病率由1.64/10万下降至0.44/10万,下降率73.17%。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在册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显好率89.6%,社会参与率68.1%。坚持贯彻落实科学补碘的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了碘缺乏病。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应对传染病、饮水污染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加大了打击无证行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及职业与放射卫生的监督执法力度,完成各项蓝盾专项及省市各项监督检查任务并取得实效。完成“双随机、一公开”国家监督抽检工作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以民营医疗机构再挂牌形势新建了迎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达到6家。新建成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使我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达到52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累计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52.66万份,建档率达到81.13%。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信息平台,录入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7万余份,电子建档率达到了72.43%。

——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雍森医院、惠民医院等6家市级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申请开设医养结合床位252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由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的养员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沙岭中心卫生院与沙岭中心敬老院借助毗邻的位置优势实现资源融合,打造“医养联合体”。民营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在五彩阳光城,打造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3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居民提供限时特惠检查套餐等服务,签约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63078人。截至2020年末,为85555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慢性病医疗以及健康指导、护理、康复等服务,68705位老人接受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为其提供免费常规体检,69381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率65.97%。辖区内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的夫妻1233人,家庭医生签约1146人。

——卫生民生工程效果显著。落实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农村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开展农村适龄妇女和城镇低保特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开展贫困人口新生儿免费疾病筛查,开展免费孕妇立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及免费孕前优生医学检查。继续实行参合特困群体区属公立医院免费住院政策,并将免费住院实施范围由过去的65岁以上人群扩展到60岁以上人群,平均每年免费住院200余人次,减免医药费用10余万元,得到了社会和受益人群的高度认可。

——获得的主要荣誉。区医院于2017年8月确定为《 辽宁省征兵体格检查定点医疗机构》、2019年3月荣获“五一巾帼先进集体”、2019年10月荣获《沈阳市关爱女职工“两癌”筛查医疗服务先进单位》、2019年12月荣获《于洪区“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优胜单位”》、2019年5月荣获《于洪区卫生系统“护理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 《五一劳动奖章》。陵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荣获《全国高血压达标中心》、《慢病示范基地》。大兴卫生院于2018年被国家卫计委授予《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称号。于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荣获《于洪区先进集体》、2017年 荣获《沈阳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于洪区劳模创新工作室》、《五一劳动奖 》。老边卫生院于2016年荣获《沈阳市医院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平罗卫生院于2016年荣获 《于洪区先进单 位》。解放卫生院于2019年获批《省级慢病示范区》。区疾控中心于2020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二)我区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深化医改为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面临着多重健康问题的挑战,需要亟待解决,但同时,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创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为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2.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卫生事业提出新要求

随着我区全域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也必将给卫生事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与生态的变化,公共卫生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其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居民生活、工作方式变化,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将会进一步增加。第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增强,将给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

3.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提高

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将会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提出更高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既要关注急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又要关注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慢性病的控制,既要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要关注低收入群体、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因此,在加速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充实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三)我区卫生事业存在的不足

1.我区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我区卫生技术人才梯队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导致空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较低、年龄结构偏大,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这种情况越发严重。因此,需要有计划引进、培养人才,全面提升卫生系统卫技人员整体素质。

2.医疗卫生服务特色和技术优势尚显不足。随着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在基本医疗服务得到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居民对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我区目前医疗卫生模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培训力度,但在技术力量和服务特点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重点科系虽初具规模,但缺乏一定的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发展特色专科,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3.卫生信息化建设尚需向更深层次推进。医疗保障、社区健康档案、儿童计划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信息尚不能共享,卫生领域部分信息化业务功能不能实现。

4.村医补偿待遇有待提高。因为待遇问题,部分乡村医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深入实施。

二、“十四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四个着力点,以智慧医疗为手段,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健康促进和优质医疗,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健全医疗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健康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全方位、全周期提升医疗水平,全力推进“健康于洪”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到2025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分级诊疗等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模式深入推进,疾病控制、卫生应急、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保障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积极应对,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优化,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发展指标

于洪区医疗卫生发展主要指标(2021-2025)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2025年目标值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

81.29

婴儿死亡率

4.2‰

孕产妇死亡率

12/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5‰

疾病防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7%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70%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70%

妇幼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98%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

3.5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3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4.05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2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建立以公益性和效益型为导向,涵盖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建立健全以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深入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制定医务人员薪酬标准指导意见和激励政策,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强基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以补短板、强基础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区医院2年内力争达到三级水平,并建成体检、血透和检验三大中心。新建南阳湖、北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重建城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造化卫生院。加大投入力度,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国医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CR实验室和区医院PCR实验室。在区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室。

3.智慧领先,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智慧医疗。根据与东软集团大健康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建设于洪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能够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自助就医。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设与运营,实现于洪区远程医疗、医养结合、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建设云医院平台。通过线上(虚拟“云医院”)、线下(医院)的联动,既能实现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的预约服务,又能实现定制的健康管理和咨询。

——分级诊疗。以于洪区医院、于洪区中医院为基础,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转诊指导目录,建成分级诊疗模式。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到2025年有需求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

——急救体系。以于洪急诊急救速度“再快一分钟”为目标,加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借助智慧医疗手段完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和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合理设置急救站点数量和位置,全区平均急救半径在10-15公里之内。

——转型提升。鼓励于洪区医院、于洪区中医院强化护理、康复、老年病、精神科等专科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创建于洪区域医疗特色品牌,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网络。

4.健康惠民,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推广便民、利民、惠民系列举措。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推广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结果打印、微信查询等便民服务。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到2025年,运用智慧手段搭建于洪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医疗机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智慧化、信息化,建档率达75%,在老年慢性病、免疫接种、孕产妇健康等方面实现100%信息管理。

——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鼓励利用可穿戴设备获取生命体征数据,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监测与管理。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遵循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的原则,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签约居民享有优先专家号、优先就诊、优先住院、转诊绿色通道的权利。

5.医养结合,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智慧健康养老项目。以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玫瑰小镇为依托,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多媒体影像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信息采集终端,实现老年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测,将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专栏1  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

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从硬件的适老化无障碍设计、功能设施配套,到软件方面的服务管理,充分满足多元养老服务需求,打造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高度融合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健康、快乐地颐养天年。

——医养结合示范工程。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到2025年,形成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移动医疗、健康咨询等多种服务业态,实现养病向养生和养心转变。

——“防—治—养”一体化健康工程。促进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信息系统和老年人健康数据库。重点发展社区和村卫生室健康养老服务,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6.多措并举,保障重点人群健康

——保障妇幼健康。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学校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实现全覆盖。

——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推广以慢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有效改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降低失能风险。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在区医院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65岁以上老人每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免费体检一次。

——实施困难人口健康扶助工程。保障困难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困难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确保残疾人享有健康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设施。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到100%。开展残疾人定期入户康复指导。

——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发展普惠托育,创建托育机构示范点。

7.创新模式,提升区域健康品质

——建立区域检验检测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检验项目集约化服务”,提供高水平、广范围的检验设备和检验项目,并通过信息系统联网的方式,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的检验信息互通、检验结果互认、检验报告就近可取。在区医院建立区域检验中心,完善检验报告和相关信息服务。在区医院成立社区心电诊断中心,打破传统心电检查和诊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诊断准确率和质量。

——推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重点探索以区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标准化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区级医院的纽带作用和龙头作用,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点对点的医联体,带动学科建设,建立面对面的医联体,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有利于人民群众尽快获得高质、价廉的医疗健康服务。

——打造教学基地。支持区医院、区中医院成为医学院校的学科基地。支持区域公办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各种联合,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并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以五彩阳光城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紧抓健康和养老协同发展,积极鼓励市场力量进入大健康领域。推动健康医疗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健康体检的规范化管理。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8.应急管理,建设卫生安全防控机制

——加强基层应急医疗卫生管理建设,坚持平战结合、防治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平时以疫情防控、基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为主,在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依托医疗机构制定和实行分散预防、居家防控、居家观察、居家隔离等措施,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资源发放、患者统计汇总、咨询与转诊等基层服务。

——健全公共卫生安全机制。完善和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分级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一支保障有力的干部队伍

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使他们的思想理念和业务水平上能够适应实施规划的要求,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加强对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适时适当调整,使其更加优化。同时,对全系统的领导干部进行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坚定决心,努力完成规划中提出的具体任务。

2.完善各项管理规章,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强化管理意识,在全系统深化规章制度的改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符合我区实际的管理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管理,使全系统的特色更明显、行为更规范。

3.建立部门负责制,确保规划措施落实到位

将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分解,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规划分工和责任。在定责基础上合理授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工作的效能与水平。

4.健全督导检查、考核、反馈机制,确保规划目标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规划,需要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考核、反馈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导向性、激励性、针对性,促进全系统各单位工作协调发展。通过这些工作,不断收集工作信息,为正确指导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5.加强部门协调,提供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支持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各部门对卫生工作的关注与协调力度。集中政府行政资源,组织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制定工作计划,调配资源,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对实现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给予有效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