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于洪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于洪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2021年12月29日来源:1
[字体: ] 打印

永安经开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研究决定,现将《于洪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于洪区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9

(此件公开发布)

于洪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期间于洪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改革创新,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事业顺利开展。未来五年于洪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成适应新时代发展、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素养,根据《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文件精神,结合于洪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部署,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健身需求为根本目标,全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构建优质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强区,实现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都市圈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区居民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锻炼科学化程度明显提升,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健身锻炼人群大幅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8%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68%以上。

(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加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巩固提升“15分钟健身圈”,社区(村屯)实现“10分钟健身圈”。

(三)社会体育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站点队伍不断扩大。

(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开展。打造于洪区精品赛事活动。

(五)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人,国民体质检测人数每年不少于500人。

(六)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健身休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人均体育消费水平逐年增长。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1.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根据沈阳市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要求,建立于洪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舆论宣传、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2.发挥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作用。加强体育协会和健身俱乐部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促进规范有序发展。支持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成立体育协会或健身俱乐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贴等方式加以引导和扶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推进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建立更多群众身边的健身站点、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站。街道建有综合文体站,设有文体活动室,社区(村)配有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

(二)建设提升健身场地设施

4.增加场地设施供给。推进于洪区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在规划期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率先推进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建设。

5.安装配置体育健身设施。加快农村体育产品供给,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符合配建标准的达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增加设施种类和智能化健身器材,促进农村公共体育发展进步。通过2-3年的努力,彻底解决城乡健身器材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问题。

6.强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2025年前,每个社区有一片公共活动场地(含室外综合健身场地),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休息座椅等设施以及沙坑等儿童娱乐设施;新建居住社区建设1片不小于800平方米的功能运动场地,配置5人制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门球等球类场地,在紧急情况下可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旧厂房、老旧商业设施,改造建设群众身边“举步可就”的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二次利用。

7.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按照“属地负责、风险防控、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情况下,全部向社会开放。

8.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监督管理。强化室外健身设施配件管理,做好场地设施管理维护。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共室外健身设施维修维护,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将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与升级换代列入区级政府财政预算,给予必要经费保障。

(三)组织开展赛事活动

9.打造赛事活动品牌。创新赛事形式,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线下线上相结合要求,办好于洪“一区一品”排球比赛、电子竞技比赛、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等赛事活动。做好政策指导和服务保障。全区每年举办大型品牌赛事活动达1-2场以上。

10.组织群众性健身活动。发展健身跑、徒步走、游泳、骑行、球类、冰雪运动、电子竞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围棋、太极拳、象棋、龙舟、风筝、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着力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群众性赛事活动。举办区全民运动会、社区(村)运动会和区足球比赛。

11.培育区域活动品牌。围绕“两河一湖”(“两河”:浑河、蒲河;“一湖”:丁香湖)健身绿廊做足体育休闲文章,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群众健身活动普及化、经常化、多样化,增强活动品牌价值和社会感召力。

(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12.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主体,增加培训种类,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健身多样化需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村)服务群众,采取服装配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奖励。

13.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推进体质监测、健身指导、运动干预和体医结合的居民体质干预工作。组织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五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状况调查,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14.推进体医融合。与卫健部门合作,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广集科学健身、运动营养、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五)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15.借助沈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场馆预定、健身地图、健身指导、体质监测、信息咨询、赛事观赏、健身文化、网上互动等多种便民信息服务。

(六)引导全民健身休闲消费

16.促进体育产业聚力发展。培育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中介培训为核心的体育产业。规范于洪区体育产业管理,发挥体育产业效应和作用,不断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17.推动电竞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开发电竞、文创、休闲、旅游消费新场景,打造高品质、重体验、文化氛围浓厚、彰显都市生活时尚的地标性电竞街区,举办各类电竞赛事。

18.释放体育消费潜能。积极参与发放体育惠民电子消费券,促进体育企业引流增效,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有效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

(七)弘扬全民健身文化

19.传承挖掘于洪健身文化。加强体育运动项目发展历史沿革、项目荣耀的整理,形成于洪体育精神,激发斗志,鼓舞士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保护传承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螳螂拳、锡伯族歘嘎拉哈等传统体育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扬传承武术类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21.普及宣传健身文化。强化信息公开机制,加大对重大赛事活动宣传推广,讲好于洪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

(八)统筹推动各类人群均衡发展

22.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落实“双减”意见,加强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供给,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遴选15所冰雪特色学校,每年直接参与上冰雪中小学生达到1万人次。到2025年,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到10所,常年从事体育锻炼和训练学校达到30所。

23.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开展歘嘎拉哈、民族式摔跤、高脚、箜竹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对民族乡村配置安装健身器材、室外篮球场地等体育设施。积极参加沈阳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4.增加老年人体育设施供给。为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安装适宜老年人使用的专用健身设施,为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老年人太极拳、广场舞、木兰拳等赛事活动。加强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队伍培训,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精准的健身指导。

25.注重特殊人群体育服务。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作用,积极支持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积极参加省、市体育局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活动。为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中心配备康复类健身设施,促进残疾人身体康复。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体育健身服务。

26.推动职工体育发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举办机关职工运动会。鼓励有条件单位坚持做“工间操”。倡导职工每周健身3至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职工亚健康人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解决全民健身重大工作事项,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政府民生办实事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建立于洪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推进计划,落实工作目标。

(二)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全民健身工作经费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相应增加。

(三)实施评价监督。利用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形成包括媒体、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监督反馈机制。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区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