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于洪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07月26日来源:1
[字体: ] 打印

                                            —2022年12月30日在沈阳市于洪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沈阳市于洪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于洪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于洪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发展环境极为严苛、发展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嘱托、加压奋进,以建设“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为目标导向,深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经济要稳住”,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实施“经济运行调度令”“准四上”企业核查、固定资产投资区领导包保等工作举措,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下降24.4%,其中税收收入(可比口径)下降32.7%。

——聚焦“发展要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全面实施城镇燃气整治攻坚,排查城镇燃气安全隐患1.5万处,整改率达到97%,排查自建房4.7万栋,C、D级危房整改率达到100%,取缔非法违法储存危化品黑窝点12个。推行区级领导+部门+街道+社区(村)联合化解稳控模式,进京访案次同比下降84%。绷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0%。

——聚焦“疫情要防住”,群众生命健康得到保护。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打赢多轮输入疫情歼灭战,精准高效落实流调溯源、闭环转运、健康管理等各项应急防控措施,在全市率先实现散体楼围合管理和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60岁以上人群全程疫苗接种率排名全市前列。

(一)全力加快动能转换,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项目建设欣欣向荣。扎实开展项目“谋立推建”,紧贴国家省最新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一体化污水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合计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各类资金13.3亿元;实施三全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个,友茂新材料生产基地、联恒新能源汽车科技工厂等12个工业项目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完善“领导包保+专班推进+管家服务”工作机制,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0个。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三直一快”落实上级缓税、减免“六税两费”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兑现扶持资金2.3亿元,培育“小升规”24户、“规升巨”2户,市场主体保有量突破11.3万户。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组织实施俊生机械节能建筑及数控系统技术改造等技改项目30个,聚星机床整机装配项目镗铣床全系列产品组装下线,“老字号”产值增长17%;海德威牧业饲料车间制粒生产线按期竣工,大成农牧新型饲料车间建成投产,8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公示名单。储能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新字号”项目开工建设,华天航空钛合金热成型生产线投入使用,“新字号”产值增长32%。数字赋能持续深入。出台《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新增5G基站50个,永安迈迪工业物联网二级解析节点投入运行,永安智能制造产业园5G全景展示中心搭建完毕,升级改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个,大清宝泉矿泉水数字化车间、实力宝洋航空结构件数字车间获评市级智能升级示范项目。

(二)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将“个转企”补贴事项上线“政策直达”平台,奖励补贴实现“零申报、零审批、秒到账”。102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100%,107项事项实现“秒批秒办”,企业线上登记提速至0.5小时。工业项目施工手续办理压缩至10个工作日,12个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775套商品房做到“交房即交证”。开展“综合窗口”服务进园区,永安机床小镇政务服务工作站投入运行。“于快办”“于洪商务通”等助企平台上线运行,“惠企政策咨询窗口”获评省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案例。上半年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市第三。重点领域改革步稳蹄急。围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8个领域,基本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应急管理执法职能,统筹优化机构和编制配置,组建48人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力量、队伍形象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弘英汇”平台发布“揭榜挂帅”技术课题30项、22项技术课题成功揭榜,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户、“专精特新”产品46项、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20户,铸研科技“AEP500铝合金进气机匣和附件机匣”等3个项目入选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14.7%。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引进沈阳市领军人才刘伟军团队,成立现代切割技术研究所。推荐辽宁源源孵化器申报市众创空间,推荐九章数字科技申报省众创空间,大芈科技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资源配置水平有效提升。深入实施土地攻坚行动,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80公顷、整理土地130公顷、挂牌成交61.5公顷。与市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签署“园区集合贷”合作协议,为300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免费担保,担保贷款金额达3200万元。召开各类形式的银政企对接会24场,帮助19家企业融资7400万元。

(三)积极主动对外开放,内外循环更为顺畅

内需拉动成效显著。奉天嘉华超市阳光100店、永辉超市国瑞店、全季酒店、希尔顿惠庭酒店盛装开业,雷克萨斯、极氪等汽车展示销售中心正式运营,亿合城、璞邸广场等商业项目有序推进,恒盛商业广场、宸宁时光城等闲置商业项目成功盘活,组织大型商超、电商平台、汽车销售企业利用节假日推出各类促销活动,消费回补态势明显。开放通道日益扩大。沈阳国际陆港港务区建设全面启动,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和罗兰贝格设计公司高标准编制港务区总体规划,成立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一期工程按期竣工,首列中欧班列年内有望正式开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沈阳国际陆港、于洪保税物流中心(B型)被纳入《沈阳市加快推进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沈阳永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年度评估。

(四)坚定践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典范区暨美丽田园一体化项目主体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性4.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8.32万亩,联合中化农业提供MAP社会化服务2万亩,发放各类惠农资金5181万元,粮食总产量突破3.4亿斤。“3+1”特色农业优势持续放大,编制番茄产业园规划,数字化蛹虫草示范基地有序推进,柳根鱼、河蟹稻田综合种养、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养殖项目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蛹虫草入选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农业电商孵化基地投入运行。平罗街道获评市级产业强镇,前辛台村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建农村户厕157座、提升整改1982座,4884座问题厕所全部销号,“厕所革命”圆满收官。完成47个村农村污水改造工程,实施46个村城乡一体化燃气改造工程,铺设污水管线70.5公里、燃气管线50公里,新增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16座,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80%;新改扩建农村公路、村内道路92公里,创建美丽庭院441个、美丽庭院示范街10条、美丽乡村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前辛台村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的典型案例。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应用数字三维建模技术完成81个村、2.7万宗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建库。在全市率先开展宅基地和农房建设审批颁证和“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换发,开隆村农房出租项目成为全省首个闲置农房流转挂网交易案例,平罗街道富强村穆瑶肆季民宿项目等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全面启动,《沈阳市于洪区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行使管理办法(试行)》《沈阳市于洪区宅基地有偿使用指导意见》两项制度被农业农村部收入宅改政策汇编。全区新增流转土地5554亩,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3万本,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286万元,村集体纯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达到54个,5万元以下100%消除。

(五)着力推动协调发展,城乡品质大幅提升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上沙、丁香湖城市核心片区城市设计及控详、交通、市政“1+3”规划体系获批落地。编制完成平罗湾、黄海路西湖街2个城市更新片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了“拆改留建”区域,土地整理、融资对接、银行授信等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元江街-三环立交等5个快速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沈北路、旺港大街、洪汇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市政道路21公里,2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7项配电、10项管线排迁工程全面竣工。蒲河生态廊道慢行系统提升工程按期完成,新建口袋公园104个,新增绿地面积83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做实做细“路长制”,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6万平方米、违规牌匾1100平方米,创建优秀路段4个、良好路段60个;创新“一组合扫、全天候保”环卫作业新模式,洪湖南街等4条试点街路达到“席地而坐”标准;创建垃圾“四分类”示范小区186个、创建“撤桶并点”精品示范小区24个,新建厨余垃圾就地处置站2座。生态保护更加有力。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整改。完成3家供暖单位5台520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8家涉VOCs工业企业治理任务,实施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和农房节能改造6628户,工地扬尘污染控制率始终位居全市前三。永安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通水运行,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细河等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六)矢志不渝守护民生,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舒心就业扎实推进。“助企纾困云招聘”系列活动成效显著,“舒心就业580”平台上线运行,“舒心就业”服务站实现109个社区全覆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2场,提供岗位2371个,实现就业5326人。认真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累计发放稳岗补贴等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吸纳来沈留沈高校毕业就业创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社会保障愈加坚实。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金6680万元,为农民工追缴工资1.1亿元。全市首创“政府担保容缺办理产权证”模式,解遗办证6376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76套,新增廉租房、公租房274套,丁香湾1158套保障房完成整体移交。幸福教育深入人心。成功引进南京一校永安分校、126中学永安分校等优质合作学校。岐山一校怒江分校、怒江北街中小学新建工程主体完工,解放学校等13所学校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开办公办幼儿园5所、接收小区配套园9所,设立民办幼儿园转型试点24所,增加公办学位5853个。扎实推进“双减”落地,新招聘教师391人,整改问题校外培训机构138家,11所中小学获评省、市级课改先进校、达标校。健康于洪加快建设。区医院ICU中心、妇产科病房、区域5G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有序推进,区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ESD与EMR技术达到市三甲医院水平。家庭医生签约人数突破30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率达100%,94家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服务。品质养老普惠推进。在全市率先启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建成3个适老化和信息化样板间。超额完成5.9万平方米社区居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70张。完成省级试点中海和悦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西十里河等4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建设任务,沙岭中心敬老院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推行“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激励运转机制,农村两邻互助爱能量循环圈初见成效。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丁香东湖智慧体育公园正式开园,全民健身中心完成土地手续办理,启点89号文创艺术园区和阳光100凤凰街文化创意街区获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成功举办“移动杯”无与伦比团体羽毛球赛、“一区一品”排球比赛,开展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文艺演出及文化讲坛进社区等活动20场。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新建社区22个,重新划分基层治理网格1741个,80个社区完成亲民化改造。开展“有事好商量”“幸福来敲门”等共建治理专项行动,推广“睦邻议事堂”议事机制和“四事同堂”工作法,有效解决群众急事难事500余件。

同时,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红十字、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各位代表,2022年,于洪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纵观当前宏观形势,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加大,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依旧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挂牌交易长期停滞和减税缓税等政策性因素导致政府财力大幅收窄,而疫情防控、“三保”支出和偿还债务本息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二是支撑有效投资长期、稳定增长的动力严重不足,项目落地转化能力仍需提高,综合实力与先进城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营商环境与广大市场主体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四是对外开放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显著;五是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有待加快落地,城乡建管、绿色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仍需加快解决,安全生产和个别行业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将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在破解难题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和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彰显更大担当和作为。

(二)主要指标:基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个一”奋斗目标,充分考虑“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平均增速,充分考虑支撑各项指标的增长点,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8600人以内。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要求,精准把握政策取向,积极应对“三重压力”,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稳投资,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抓实项目谋划,精准对接国家、省最新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锚定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谋划一批补短板、锻长板、强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全年包装策划项目不少于100个。提升招商实效,坚持“专业化招商+全员招商”并举,深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两大支柱产业,瞄准“数字经济、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机遇产业开展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推进苏辽产业园、旺旺食品工业园、华润电力、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进程,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中心、区医院南院区、乐龄中心、番茄良种保护、永安桥历史文化开发等重点专项债项目获批落地;推动润恒、丽晶公馆等停缓建尽快盘活,服务友谊新材料生产基地、联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燃气LNG调峰储配站等在建项目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确保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70个,做到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

调结构,促进工业发展壮大。加大纾困帮扶力度,落实党政领导包保工业企业制度,完善区、街两级“小升规”培育体系,全年完成“小升规”2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联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旺达数控机床等“老字号”项目建设,“老字号”产值增长15%。依托旺旺集团等“原字号”龙头企业壮大食品产业园,推动北方厚祥轻量化装备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加快华天航空高效数字孪生工厂、友谊新材料BOPP膜等“新字号”项目建设,确保储能循环经济产业园8月底前竣工投产,“新字号”产值增长20%。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机制,围绕永安机床小镇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推动迈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与国家顶级节点对接,引导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云用云”,培育产线集中监控、工厂设备互联等5G应用场景10个以上,逐步形成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的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

扩内需,推动消费加快回暖。不断挖掘消费潜力,组织红旗、奔驰等汽销企业、唯品会、京东等电商企业、新玛特、福满GO等综合商超异业联动、互惠对接,多媒介多渠道策划节假日促销活动,稳定经营态势、恢复经营优势。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整合黄海路既有商业资源打造特色街区;依托奥悦嘉年华打造丁香湖冰雪消费体验场景;依托阳光一百凤凰街培育新城夜经济街区;加大造化地区商业项目引进力度。盘活利用存量商业资源发展“首店经济”。依托优创直播、源源科技两家省级电子商务直播示范基地和启点创客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打造直播电商产业联盟。推进“班列+跨境电商”业务创新发展,依托中欧班列运邮专线和海关监管场所引进区域跨境电商经营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自营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促开放,加快通道平台建设。围绕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现代综合枢纽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开发,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支点,力争中欧班列年开行700列以上。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两个以上大宗商品指定口岸。坚持“集结带动贸易、贸易带动产业,运贸一体、产贸一体”的思路,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完成港务区总体规划编制,适度超前实施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筹建进口商品展示中心、集拼集运中心、先进制造工业区等功能项目,积极引进临港贸易、国际货代、供应链金融等关联产业项目。

(二)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区域创新组团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创新组团建设。掀起永安特种机床创新组团开发建设热潮,支持刘伟军团队与辽宁特种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集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产品实现中心。推动产研院与三菱电机自动化公司组建联合创新中心,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产学研联盟,共建3D打印、机器人、生产线及现代切割二级学院。加大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引进培育力度,支持铸研科技铝合金熔模铸造数字化生产线、华维智能激光研发打样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创新产业集聚区。推进平罗湾滨水核心区、上沙国际公园城、京东西地块区域创新组团规划建设,科学布局科技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科研、科创、科教、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夯实支撑现代科技产业体系的发展空间。

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强申报指导服务,落实资金奖补政策,提高企业申报通过率。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65家。加强沈阳腾越、深国际等潜在双创载体培育,做好政策解读、申报推荐和创新资源对接服务,年内新增双创载体1家,在孵企业突破150家。

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区内产学研盟主企业、链长企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及金属所、东北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化“企业出榜、任务定榜、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依托“弘英汇”平台,进一步完善发布对接机制,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坚,全年发布“揭榜挂帅”技术课题15项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15%。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用好“兴沈英才计划”政策,完善科技管家制度,支持企业申报市级创新型企业家、市级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奖励,开展创业导师论坛、人才供需对接等服务。坚持人才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筹建国家级区职业教育中心和实训基地。推进“阳光100凤凰街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实施吉利湖一街“精品路”和浑河晚渡公园景观风貌提升工程,为青年人才营造“悦居、悦业、悦创、悦享”的软硬环境。

(三)坚定不移实施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直一快”落实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免申即享、免申即办,促进市场主体规模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0%以上。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一件事一次办”主题突破106个,高频事项全部“掌上办”。拓展“综合窗口进园区”覆盖面,启动新政务服务中心及西部、北部分中心规划建设,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动企业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优化乡村民宿审批流程,助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广泛开展“政企连心云宣讲”“营商下午茶”等活动,“于快办”政务服务号暨于洪助企纾困“云”平台年内上线运行,打造个性化、精准化涉企服务品牌。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聚焦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发挥国资国企作为融资主体的独特优势,通过注入低效闲置国有“四资”,做大做强永安建设发展公司规模和融资担保能力,年内达到AA主体信用等级,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建设。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做好国资监管平台一期数据录入,适时启动平台二期规划建设。

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完成元江街—三环立交、大堤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征拆任务,启动苏辽产业园、中港智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地块征收工作,加快河滩地、炉料市场等市储地块司法征收诉讼进程,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三大城市核心板块及沈阳国际陆港、铁西划转地块、五金园、家具园等重点区域,加速土地攻坚和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全年力争整理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产业用地不少于800亩。引进盛京金控、科技担保等政府金融资源开展“科技担”“科技贷”等金融对接服务,扩大“园区集合贷”覆盖面积,认真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产业扶持资金兑付,支持重点企业登陆各级资本市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四)脚踏实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牢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更大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开展卫片违法图斑整治,坚决打击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违法行为。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5.83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5万亩,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绿色防控。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8.2万亩、年产量稳定在3.4亿斤以上。

激发农村产业活力。立足“3+1”特色产业优势,启动复合多业态的番茄产业园建设,做强稻米产业联盟,扩大南美白对虾、柳根鱼等特色渔业发展规模,马三家西红柿争取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蔬果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3户。扩大数字农业发展优势,依托“于优购”电商品牌促进农品销售。

释放农民增收潜力。稳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等6个方面试点工作,扩大“房地一体”不动产证换发规模,加大富强村、东甸子村民宿、康养等项目包装策划力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加强土地确权成果应用,持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发证,引导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在省农交中心进行交易,土地流转率达到62%以上,年底前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达到70%。

刷新农村颜值魅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农村公共区域水洗公厕8座。完成3个村污水改造和17个村燃气改造工程,筹建于洪区公用基础设施平台,实时监测“三网”运行情况。完成30公里农村公路维修改造、3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道路改造和8个美丽宜居村硬化、亮化及绿化任务。高质量开展“三美”创建,启动平罗街道、马三家街道美丽田园建设,加快永安、马三家幸福宜居村建设,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新创建美丽田园2个、美丽庭院300个、全域推进美丽村屯建设,打造兼具乡村风貌与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农村。

(五)坚持不懈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生态宜居美丽画卷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宜居于洪。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应调尽调”原则,高水平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统筹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年美丽宜居村村庄规划编制,推动平罗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落地。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稳步推进城市核心板块及光辉特色农业、马三家高铁两大组团建设,策划包装一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引进落地一批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置、3D打印装置等产业项目。加快平罗湾、黄海路2个城市有机更新单元建设,加大白家村整体拆迁和西湖街低效用地谈迁力度,完善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产业孵化器等配套服务设施,引进建设数字经济、“五型经济”项目,构筑经济发展增长点、新兴产业聚焦点、城市结构关键点和城市建设新亮点。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成建成区100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整治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有效降低PM2.5浓度。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施平罗、马三家教养院湿地扩建工程,强化区域内5条主要河流34个断面监测,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扎实做好土地卫片违法图斑整改工作,清理取缔废旧塑料加工点,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禁养区环境问题监管。大力整治噪声污染,解决郑家热源厂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确保区域环境噪声控制平均值小于55分贝,声功能区环境质量夜间达标率大于75%。

夯实绿色发展基底。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为导向,推动永安智能制造产业园绿色化建设,支持永安机床小镇循环化改造,推介华兴防爆、吉米亚斯申报绿色工厂。构建绿色运输方式,引导京东、唯品会等重点物流企业利用国家补贴发展智慧仓储、智慧运输。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保时保质完成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和农房节能改造任务;推进城镇即有建筑节能改造、热泵集中供热、余热回收项目,筹建1座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站,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提升城乡功能品质。统筹推进“五工程一管理”,配合市动静态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加快推进快速路二期工程,有序实施细河路等4项街路更新工程、新续建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启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3座枢纽站建设,完成细河路、大通湖2座枢纽站建设,施划停车泊位2000个,改善交通微循环。坚持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筹建北分干渠碧道,新增城市绿地58.6万平方米。启动66kv东大林、白家变电站建设及进线工程,实施长涛等17项配电和8项电力排迁工程,保障用电需求。围绕“六化”标准,推行“一扫全保”作业机制,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示范小区及“撤桶并点”精品示范小区创建工作。做实做细路长制,深入开展“十乱”问题等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全心全意保障改善社会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用足用好上级“降免返缓补”等各项援企稳岗政策,持续开展“春风送暖—政策直通车”等系列活动,依托“舒心就业580”平台和社区就业服务站,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1.15万人,吸纳来沈留沈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不少于8000人。兜牢兜实社会保障,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建立特困、孤儿等特殊群体主动发现机制,加大救助保护力度。全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有为促进共同富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幸福教育”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于洪新城第三小学、沈师二校太湖校区等14所学校新建工程,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760个。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5所,扩增公办普惠性幼儿学位1530个。坚持“五育”并举,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认真落实“双减”要求,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办学查处力度,持续完善“五项管理”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业管理水平。

推进健康于洪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区医院南院区项目进程,完成“一案两书”编制,积极争取专项债年内获批。加快推进区医院ICU中心、区域5G远程医疗系统、北陵卫生服务中心、大兴卫生院区域PCR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体系,每万名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不少于3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开展多病种中医治未病理疗康复服务。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丁香、韩村园社区“中央厨房”式惠老食堂建设,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增加到55个。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照料护理能力,强化卫生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疫情防控协同监管。持续推动医养结合,加大政策、服务、标准、人才等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的健康养老服务。

塑造公共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围绕深挖御路文化、重现永安秋水,启动永安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项目,打造具有鲜明于洪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启点89号文创艺术园区、阳光100凤凰街文化创意园区扩大规模、丰富业态,推动聚喜仓文化产业园和嬴河奉天承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入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不断繁荣文体事业,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成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举办线上美术作品展、文化讲坛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场以上。

化解民生遗留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筹划实施于洪区三年饮水改造工程,启动平罗配水厂建设,完善农村区域供水管网,形成“两横两纵”供水管网模式;实施159个无燃气小区改造工程;89个自备井小区改造、9个临时电小区正式电改造;启动52个老旧小区、11条背街小巷改造提质工程。完成7户农村危房改造,新增保障性住房140户,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00间、回迁安置300户,切实改善人居条件。

(七)标本兼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厘清行业监管部门行政执法权。动态完善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项清单”,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提高事故灾害预防预警预测能力。围绕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落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大宣传”,确保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总体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完整、准确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时俱进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提高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加强对中小学生等群体的防护,强化医疗救治和医疗资源储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认真落实“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1+5制度体系”, 全面推开党建服务中心(站)建设,使其成为居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活动点、议事厅。深化“六邻工程”建设,做实四大民生品牌,推进“四零”社区创建,让基层治理有特色、有温度。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做细做实“同网共治”,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加快平安于洪建设。强力开展四本台账案件攻坚和基层信访“清零”行动,完善集诉前调节、联合化解于一体的诉调治理体系,压实信访稳定“三个责任人”责任,落实“四清”机制,确保如期化解上级交办案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建立“小案所长包案”责任制,开展“警灯闪烁”行动,加强“智慧安防小区”“智慧社区警务室”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各位代表,新征程承载新梦想、新使命召唤新担当。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自信自强、踔厉奋进,在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沈阳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彰显于洪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