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巧用“小切口”助推“大文明”
2023年03月24日来源:沈阳网
[字体: ] 打印

  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沈阳市于洪区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持续探索移风易俗新发展新举措,以移风易俗为目标导向,以组织建设为有力助推,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喇叭、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文明村镇创建和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力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传承反对铺张浪费、崇尚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努力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巧用移风易俗“小切口”助推乡村建设“大文明”。

  文明乡风树起来。光辉街道东老边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新风尚。“村规民约立在前,乡亲们婚丧嫁娶全都照章办事、一律从简。”东老边村党支部书记宋利权说,村两委征求村民意见,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细则。“现在村里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胡吃海喝等陈规陋习不见了,村民的人情债和经济负担减轻了,乡亲们对此纷纷拍手叫好。”同时,东老边村还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发挥榜样示范力量,引导群众自觉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铺张浪费,树立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传起来。平罗街道万金村党支部书记赵和平,是一位有着近20年基层工作经历的老支书。生活中,他注重良好家风建设与传承,一直秉持“夫尊妻荣,子孝孙贤,勤劳节俭,家和业兴”的家规,维护“小家”、发展“大家”。他引导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以村企联合发展、“入股分红”的合作模式,企业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给入股村集体分红,合同到期后返还本金,实现了村民“小家”收益稳定,推动了村集体“大家”不断做大做强。

  淳朴民风扬起来。在前辛台村,全体村民一直用行动弘扬着“厚养”这一传统,300多年来人们在传承淳朴民风的同时也不断地接受着传统美德的熏陶。走进前辛台村,整齐的红墙、美丽的墙画、飘扬的红旗,构成了一幅新时代优美乡村画卷。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牡丹社区时提出的关爱“一老一幼”工作理念,前辛台村针对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办起了“幸福大食堂”,并提倡厉行节约,吃多少、打多少。“食堂的饭菜很实惠,菜也挺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食堂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便利,也让在外务工的孩子们不再担心我的日常饮食。而且大家在一起吃饭也有个伴,还可以唠唠家常,我很喜欢这个食堂。”刚吃完中午饭的王大爷高兴地说。据了解,该村无论是在村规民约还是日常活动中,积极推动孝老爱亲、厚养薄葬,让淳朴民风成为村民共同追求的乡村文明新风尚。

  伴随文明村镇创建的脚步,移风易俗越来越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移风易俗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于洪区狠抓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优势,用好用活网络媒体,增设移风易俗宣传专题专栏。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策划开展传承习俗、孝老敬亲、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系列主题活动。发挥各级文艺团体的专业优势,编创移风易俗主题文艺节目,组建“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各级文明村镇开展文化文艺活动,通过宣传典型,带动群众,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更多村庄呈现出环境优美、邻里互助、民风淳朴、村风文明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新景象。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通讯员 何颖/文 李浩/摄